荧光显微镜是解析SBS、SBR等改性沥青微观相结构的核心工具,其成像质量直接影响对聚合物分散性、相态形貌及稳定性的判断。然而在实际使用中,可能会因样品制备不当、光源衰减或操作失误,出现无荧光信号、背景过亮、图像模糊、相态误判或镜头污染等问题。科学识别
荧光显微镜出现问题的根源并及时处理,是保障分析结果可靠的关键。

问题一:视野无荧光或信号极弱
原因:激发光源失效、滤光片错配、样品氧化老化或聚合物含量过低。
对策:
检查汞灯是否点亮(LED光源是否供电),累计使用超200小时应更换;
确认所用滤光块为DAPI或UV通道(激发365nm,发射420-480nm),SBS在此波段呈亮黄绿色;
重新制备新鲜样品,避免热氧老化导致荧光猝灭;
若改性剂掺量<3%,可尝试延长曝光时间或提升相机增益(但需防噪点干扰)。
问题二:背景泛白、对比度差
原因:明场光未关闭、盖玻片过厚、沥青碳化或杂质荧光干扰。
对策:
务必关闭透射光源,仅启用荧光照明;
使用标准厚度盖玻片(0.17mm),过厚会导致球差;
样品加热温度控制在180℃以内,避免局部焦化产生非特异性背景荧光;
清洁载玻片,避免灰尘或清洗剂残留发光。
问题三:图像模糊、无法聚焦
原因:镜头沾染沥青、盖玻片下有气泡、调焦过快或物镜污染。
对策:
立即停机,用镜头纸蘸少量二甲苯轻柔擦拭物镜前端(切勿用力,防镀膜损伤);
重新制样,滴加沥青后缓慢加盖玻片排出气泡;
使用细准焦螺旋微调,避免快速转动错过焦平面;
定期检查物镜是否被前次样品污染,建立“用后即清”制度。
问题四:相态结构误判(如将孔洞当聚合物相)
原因:未结合明场对照、曝光过度或缺乏标准参照。
对策:
先拍明场图像,再拍荧光图像,双模式比对:聚合物相在明场呈暗色,在荧光下高亮;
控制曝光时间(通常200-500ms),避免过曝导致细节丢失;
建立典型SBS网络状、颗粒状、离析状的标准图库,辅助判断;
对疑似区域进行多视场验证,排除局部异常。